跟萊比錫相關的名人實在太多,從歌德到巴赫,從馬丁路德(沒有金)到門德爾鬆..
一不小心,你說不定就會參觀了巴赫指揮過27年合唱團的教堂、在給了歌德浮士德靈感的餐廳吃完飯,在馬丁路德冥想的咖啡館喝咖啡....又或者,在門德爾鬆的音樂學院聽一場交響樂。
所以,在這樣的城市遊走,定會隨時隨地感受到那些偉大的詩人、思想家、音樂家,
他們的思想,以及他們的靈魂,似乎會隨着音符,縈繞在你的耳邊,飄散在空氣中。
我想,這是一座熱愛思想、熱愛文化、熱愛音樂的城市,這是一座有靈魂的城市。
我不知道這座城市的人們,是不是傳說中的那樣,都會拉小提琴,但這座城市的音樂氛圍無處不在,你看,這是街道上的歌劇演出廣告:莫扎特,費加羅的婚禮。
音樂是流淌在萊比錫的血脈,踏着音符的足蹟,你的萊比錫之旅會變成如歌的行板麼?
在萊比錫,只要地下有音符的地方,就是與音樂有關的景點。
一對鶴髮老人,走過托馬斯教堂教堂。
就是在這裏,巴赫成就了自己,也成就了教堂著名的合唱團。
從18世紀初開始,合唱團每個週末都會有演出,直到今天...好可惜,我錯過了週末呀~
這對老人,彷彿是從歌劇中走出來的角色,是不是?
托馬斯教堂給了巴赫榮譽,巴赫死後也埋葬於此,他的墓就在主祭壇前,昭示着他在萊比錫、在教堂的地位是如此重要。他的墓碑上,永遠都會鮮花盛開~~
教堂的內部,有當年的舊樂器。教堂的修復時從1990年東西統一後開始,知道2000年,巴赫逝世250年。
現在看到的彩色玻璃花窗,應該就是修復後的傑作。在花窗上,依舊能看到巴赫、門德爾鬆以及馬丁路德。
教堂外的庭院裏,依舊少不了巴赫的雕塑。
托馬斯教堂後,還有一座雕塑,是門德爾鬆。他爲巴赫作品的復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呀。
後來他還成爲著名的布商大廈樂團的指揮,並與舒曼一起創辦了萊比錫音樂學院
說到音樂,就一定要推薦萊比錫的樂器博物館,自古至今,各種各樣的樂器博物館裏收藏了很多,還可以看到很多樂器的發展歷史。最有意思的是,最早的提琴上還有類似扇子一樣的裝飾,居然是可以用來調情的,哈哈~~
博物館門前,樹葉變紅,滿地落英,美美的。
樂器博物館裏收藏的樂器,有些樂器還可以親自試試呢~
最早的電動風琴....有點像巨大的八音盒。
據說,萊比錫的名字最早出現在1015年的文件記錄中,於是,這就成了這座城市誕生的日子。
剛剛過去的2015年,是萊比錫建城1000年。似乎自建城以來,萊比錫就是商貿重鎮。
除了音樂之城,萊比錫身上的標籤還有很多。博覽會之母、書城、印刷中心...
或許很多人不知道,萊比錫在很早以前,還是歐洲的皮毛交易中心,
在今天萊比錫的市中心,好依舊保留着皮毛交易時的街道名字。
因为贸易发达,市区内于是也就有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富丽堂皇的建筑。
萊比錫大學,中間的主教堂在東德時期被破壞,在重新修復時,保留了原來的風格。
左邊的高塔建築,樓頂有個360°全景餐廳,在哪裏,可以俯瞰整座城市。
站在樓頂,能夠更加清晰看到城市中各種風格的建築。
萊比錫舊市政廳,至今仍是當地人生活的中心。
每個星期二,這裏都會有集市,各種有機蔬菜、食品,好不熱鬧。
爲啥別人的廣場、市政廳,都可以活色生香,我們的就不成?
市場 裏賣的蘑菇,感覺聞得到林子的味道...
前文說到,萊比錫是著名的書城、印刷中心。
據說,早在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德文書就在萊比錫問世,
此後,500多年來,萊比錫一直是德國印刷出版業中心。
每年還會舉辦國際書籍博覽會,全世界出版業都會聚集於此。
於是,萊比錫就有了一座看起來不起眼,但卻十分有意義的 印刷博物館。
博物館裏,保存了很多印刷機,從手工到機械,再到電子, 印刷技術的更新換代,我們在這裏都可以看到。
老先生手中拿的兩個皮球,是早年間油墨印刷時,用來刷油墨的,
大家來猜一猜,這兩個皮球究竟是用什麼動物的皮,做成的呢? 答案在文末尾~~
這一套不起眼的小工具做什麼的?恩,鉛字就是這麼做出來的...
我們讀的那麼些書,都是用這些小小的鉛字印出來的...
不記得這是第幾代印刷機了~~
這個博物館不僅張姿勢,還很好玩兒,互動性很強,
不僅可以做鉛字,挑鉛字,還可以在印刷機上自己動手印點啥,
比方下圖中的米老鼠,就是用旁邊的印刷機自己印出來的~
我還從來沒逛過哪一座博物館,出來的時候可以帶那麼多禮物,哈哈~
博物館的禮品店,也可以買很多印刷用品,比方鉛字啥的...
最後,還是要放一些市井圖片。
和着音樂的節拍在萊比錫運河旁的街道中漫步,心意舒暢。
秋意濃,詩意濃,養了眼,迷了心,醉了一行路人....

這本叫做萊比錫的書,在秋天是不是太好看太醉人?

ok,差点又忘记前面问题的答案,那两个刷油墨的皮球,是用狗皮制作的,原因很简单,因为狗没有汗腺,皮肤上就没有毛孔~~不会影响油墨的印刷质量。你猜对了没?:)